- 名作欣賞
-
- 藝術新聞
-
|
- 美術技法
-
-
怎樣畫牡丹(國畫牡丹技法)
- 一、牡丹的結構名稱
整株牡丹,由花、蕾、莖、葉、干、芽等組成。每年春季花后,芽胚即在干和嫩莖之間形成,到秋冬季節,芽苞漸大。到第二年初春芽衣張開,葉芽長出,到四月初,花苞從葉芽中抽出,花莖漸高,莖上分枝生葉,花莖高約一尺許,莖頂只生一花。葉柄長而互生,從下往上生出三至五批葉,每批為三叉九葉(因品種不同,多者一莖生十余批葉),到上端一叉三片,近花部分是單葉。花苞又分小蕾和大蕾。花蒂由上下兩層萼片組成。上有大萼三片,下有小萼(復萼)六片。花頭中心有雄蕊和雌蕊,雌蕊在花心正中,狀如小石榴,雄蕊由蕊頭和蕊絲兩部分組成(圖1)。
二、牡丹花頭的畫法
花朵的概形和花瓣的排列
...[詳細]
-
怎樣畫葡萄
- 第一章 葡萄的基本知識
1、基本知識
葡萄是栽培歷史極其悠久的果樹,別名有:蒲陶、蒲桃、草龍珠、貝紫櫻桃。在5000—7000年前,葡萄就廣泛分布于中亞細亞、南高加索、敘利亞和埃及等地。15至19世紀,葡萄栽培又發展到南非、澳大利亞、新西蘭等地。
我國栽培葡萄的歷史,可以追溯到西漢武帝時。古代文獻記載,最早是張騫出使西域期間從當時的大宛國引入的。
目前我國葡萄有600多種,巨峰(紫褐)、紅富士(紅紫)、玫瑰香(黑紫)、白香蕉(黃綠)、金后(黃綠)等都是人們熟悉的優良品種。
葡萄是多年生攀緣植物。它的莖習慣稱為蔓,自地面到分枝一段為主蔓,依次為分蔓、側蔓、結果...[詳細]
-
鷹的畫法
-
1、開筆取勢一般先從背部。取較大號狼毫或獾毫筆飽蘸清水,去多余水后蘸適量濃墨稍調,然后依其長勢畫前背羽片。行筆要自然,內點外推要隨意。
2、前背羽毛蓬松,點時較頂它部位筆觸大、水分飽、節奏快、力量重。發揮出筆尖、筆腹筆根三者間濃淡干濕自相凋節的性能,達到不花、不平、不死、不枯、不澇的藝術效果。
&nb...[詳細]
-
水墨人物畫技法(一):從速寫入手
- 速寫既是素描的濃縮,同時又是向水墨畫過渡的最好途徑。作為一個水墨人物畫家基本功之一,就是畫好速寫。
在前輩畫家中,有不少速寫高手,他們的成功,速寫起了很大的作用。而有些速寫,本身就是很好的藝術品。
只畫素描的人,不一定能畫好國畫。純粹靠素描基本功而不與速寫結合起來,很可能走向僵化、刻板,失去生命力。反過來說,簡單、概念化的速寫也不能適應水墨畫。速寫是素描的濃縮,很多素描的道理可在速寫中得到應用。當然,馬上解決素描和速寫之間的銜接很不現實,應分階段來進行。
首先,應該通過畫速寫來解決造型問題。在這個階段所進行的工作是大量的,一定要有秩序,可先從畫頭像入手。頭是人體最...[詳細]
-
水墨人物畫技法(二):用筆
- 在中國畫里,用筆與用墨是相互依存的,筆以墨生,墨因筆現。沒有墨,筆跡就不能留在紙上;沒有筆,墨也不能產生豐富的變化。用筆一般講中鋒、佃U鋒等方法,凡提到水墨畫的技法都會涉及到這一問題。
筆在紙上的痕跡形成線,對線的分析,可以幫助我們對用筆的理解。唐宋以前,古人在繪畫中的用線并沒有像現在這樣豐富,那時用線的主要功能還是以畫輪廓為造型手段。其特點就是平面、裝飾、散點透視及注重形式的應用。宋代,山水畫的興盛使中國畫的用筆產生了一個飛躍,除了中鋒用線外,又出現了側鋒的幾種筆法。斧劈皴的產生,說明了中國畫的用線不但有表現外輪廓的作用,還有塑造體積、質感的功能,使中國畫的用筆逐漸地豐富起來。(見附圖宋代山水)后來發展...[詳細]
-
水墨人物畫技法(三):用墨
- 在中國畫的創作中,與用筆同樣重要的就是用墨。墨有油煙墨、松煙墨。畫人物畫用油煙墨為好,如101油煙墨,墨色以偏冷為好,有的墨研出后發黃發紅,則差些。墨塊要用蠟封住,或用透明膠帶纏繞,以防干裂。硯臺則以圓硯為好,要經常涮洗,切不可混進顏色和墨汁。古人說“研墨如病夫”,這是說研墨不宜太快,要平穩,手用力而研得慢,這樣才能研出好墨。
我不提倡用書畫墨汁,墨汁最大的優點就是省事,別無益處。首先墨汁墨色變化少,再則它留不住筆痕,不透亮,發悶,尤其是不見淡墨之優勢,墨色效果像棉花套,不能趁濕復畫,而且在托裱時極易跑墨,給裱畫師傅們出了不少難題。尤其在國畫寫生時,用墨汁會給繪畫過程帶來很多的麻...[詳細]
-
水墨人物畫技法(四):用色
- 中國畫顏料主要是天然顏料,有石色、水色之分。石色,即礦物質粉狀顏料,用時需調入膠水。石色穩定性好,覆蓋力很強,千年不變色,且沉著厚重,漂亮而不火氣,如石青、石綠、朱砂、赭石等等。初學者可先用鉛管裝的石色,效果雖差些,但還比較方便。水色,是從植物中提取的顏料,穩定性能較差,但易與水調和,并較易與墨協調,如花青、藤黃、胭脂等等。
人物畫的用色要與水墨配合好。水墨畫要以水墨為主,顏色為輔,過分用色反而會失去水墨畫的特色。
在用色方面,前輩有不少能手,如任伯年、黃胄等。任伯年作畫用色很多,但與筆配合得很好,起到了相得益彰的作用。用色不與筆性配合就像水彩畫,水彩講筆觸,中國畫講筆味,即:書法金...[詳細]
-
水墨人物畫技法(五):調子
- 用色最忌東一塊紅、西一塊綠,或完全從固有色出發定色調,這樣的用色會令人煩躁。一幅作品,用色應形成統一色調。如《買豬圖》,用的是綠調子,花青色的柳葉,石綠色的頭巾,老太太穿的花青條的衣服,在前面主要形象的顏色里都適當地調進石綠和花青,后面的人群都統一在綠調子里。買豬的場面本來人很多,熙熙攘攘,人抓豬,豬亂叫,如果用紅色做調子的話,肯定很亂,會給人視覺上不舒服的感受。而用綠色的冷調子統一后,畫面就安靜下來。這里雖然吸收了油畫中用色的方法,但由于處理得比較得體,加之生動的筆墨及墻上大塊的空白和老漢身上大塊重墨的對比,不但沒有影響中國畫的特色反而增色不少。
另外一幅《八個壯勞力》,用的是紅調子。沃土、夕陽、人的...[詳細]
-
工筆人物畫技法(一):鉛筆稿
- 作者簡介:劉泉義,1964年生于河北省清苑縣,1983年于河北省工藝美術學校裝潢專業畢業,1989年畢業于天津美術學院中國畫系,現為天津美術學院中國畫系副主任、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擅工筆人物,以畫盛裝苗女著稱。作品多次參加國內重要展覽,并有獲獎。
這里先扼要介紹一下工筆人物畫。
工筆人物畫有淡彩、重彩之分。淡彩法是基本以墨、透明色為主的畫法,適合表現淡雅清秀、朦朧虛幻的境界,有利于發揮墨與色的暈染作用,畫面豐富、含蓄。重彩法是主要以不透明的石色顏料為主的畫法,其中間用墨及透明色,特點是色彩濃重絢爛、富麗堂皇,具有一定的裝飾味道。淡彩法與重彩法雖可單獨存在,但不宜截然分開。淡中有重...[詳細]
-
工筆人物畫技法(二):落墨
- 1.過稿
紙與絹的選用:工筆畫一般使用熟宣紙或熟絹。這種紙與絹具有抗水性能,吸水性能弱,適于反復渲染。紙有“冰雪宣”“蟬翼宣”則“清水書畫”等,絹有“仿舊絹”“素白絹”兩種,可根據畫面所需選用。寫生一般用“素白絹”為宜。由于當今繪畫風格的多樣,個人興趣的不同,選用不同質地的繪畫材質也多了.有經過自己加工處理的棉布、亞麻布、皮紙等。這些材質的效果不同于熟宣紙和熟絹,別有一番情趣。
過稿就是把鉛筆稿謄在熟紙或熟絹上,一般是用拷貝的方法過稿,就是把...[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