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作欣賞
-
- 藝術新聞
-
|
- 美術技法
-
-
顏梅華動物畫技法-馬的畫法
-
步驟一 1. 想好趨勢、動態先用較淡的黑把馬的驅干勾出。
步驟二 2. 用赭石摻入少量淡墨點簇馬面。
步驟三 3.勾畫馬的前腿,并以濃墨畫出腿的結構關系,枯筆皴擦馬的鬃毛。
步驟四 4.用赭石摻入少量淡墨點簇出馬的頸與頭的關系。
步驟五 5.勾畫出馬的后腿。
步驟六 6. 用赭石摻入少量淡墨點簇馬的斑塊,完成畫作 [詳細]
-
怎樣臨摹漢簡 (1)
- 一、概述
兩漢時期遺留下來大量的簡牘。早在北周時期,就在甘肅居延地區發現漢代簡書,北宋曾在甘肅等地獲得過東漢簡。近代最先發現的古簡是魏晉簡。狹義上的簡書就是指漢簡,其對后世書風影響很大。1901年,瑞典人斯文赫定在新疆羅布泊北部地區的一個古遺址里發現了一批魏晉木簡和字紙,這里就是后來世所熟知的樓蘭遺址。1906年,斯坦因在新疆民豐北部的尼雅遺址發現少量漢簡,次年又在甘肅敦煌一帶的漢代邊塞遺址里發現了七百多枚漢簡。
在甘肅出土的漢簡中,大部分為居延漢簡。有研究者將居延漢簡按出土年代劃分為兩個部分,稱為“居延舊簡”和“居延新簡”,一些研究專著也引用了這一說法...[詳細]
-
怎樣臨摹漢簡 (2)
-
我們看到,一些書家所臨習的漢簡已不是漢簡本來的形象。為什么呢?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他們對漢簡的觀察不夠本質、入微。筆者有意識選擇后世書家書寫的漢簡書體與原大簡書墨跡進行對照。經過這種對比,體會就更為深刻。如果借助現代科技,將字跡放大,其中的差別就更為明顯。毫厘之間迅速移動的筆觸被我們放大之后,漢簡中那些夸張的“巨筆”其實真是“微不足道”。也就是說,精美不僅限于微小,龐大不見得代表氣勢。
漢簡出自無名工匠之手,放逸不拘,似為不經意的書寫,然而又時時能體現出一種“法度”,這是后世規矩森...[詳細]
-
怎樣臨摹漢簡 (3)
-
二、筆畫分析
(一)筆法
1.起收
如前所述,漢簡書法字形較小,用筆較為隨意。一般將漢簡上的字放大到盈寸大小更便于臨習。此時,如果一味自然落筆,尖鋒很多,便非常不妥當,因為這是漢簡被人為夸大的特征,并不是它本來的樣子。時下很多出版的碑帖隨意放大原跡,有的甚至將小楷字跡亦放大到一寸有余,可以說已是面目全非了,臨習者應慎選這類臨本。有些字是越大越好,有些則未必,要看具體情況。
圖一中,“白”字起筆如蜻蜓點水,與后面書寫出的粗壯點畫形成強烈對比,也構成了一定的節奏感。外框簡化成兩筆,完成后再寫中間橫畫。“也”字起筆重頓作...[詳細]
-
怎樣臨摹漢簡 (4)
-
2.輕重
用筆輕重之變在漢簡原大字形中并不是特別明顯,放大來看則極為懸殊,可見古人用心之精微。
漢簡中,不論筆畫多寡,大多數筆畫都盡量處理得輕捷簡率,但輕而不弱、簡而有味,且注意變化。我們知道,字中筆畫皆為細者,變化尤難。但漢簡卻寫出了自己的特色,可謂漢人的“瘦金書”,如圖一中“匡”、“依”、“悴”、“營”、“賢”五字。
漢簡中還有一類字,不論筆畫多少,皆極為厚重,有時甚至出現“漆黑一團”的情況,...[詳細]
-
怎樣臨摹漢簡 (5)
-
3.轉折
漢簡含篆書遺意,轉折之處多用圓轉,且為十分明顯、十分純粹之圓轉,無后世楷書的暗轉或頓筆動作。即使是“折”,也是自然而過,絕無有意的駐筆動作。這大概是率意書寫的自然產物,也可能是因漢簡字形較小,若過多注意這些細節,恐失妙趣使然。因而在書寫中,不僅要注意一些技巧的運用,而且要考慮某種書體本身固有的法則。如果簡書有明顯的楷、篆、隸意,便不是簡書了。
為了便于把握漢簡中的轉折,下面我們將分成三類予以介紹:
一是弧度較大的圓轉。如圖一中“口”、“留”、“圖”、...[詳細]
-
怎樣臨摹漢簡 (6)
-
所謂漢簡的“行意”,一是就運筆速度較快而言,二是指一些筆畫、結體處理成簡化符號,甚至一些牽絲連筆也出現在字形中。對于漢簡的這一特點,還是要在點畫形態和運筆的細微技法基礎上來把握,要注意整體上的自然協調,切忌弄巧成拙。
圖一中,“左”字“工”部下方橫畫順勢波出,行意翩翩,動感極強,與活潑的撇畫呼應成趣;“千”字短撇下筆一掠而過,豎畫略帶彎弧,橫畫粗壯但意趣飛動,三筆一氣呵成;“為”字連筆順勢,“行意”明顯;“盡”字筆法簡約,極為精...[詳細]
-
怎樣臨摹漢簡 (7)
-
(二)點畫
1.點
漢簡中的點畫變化豐富、形態隨意,在結體造型中有極為重要的作用。尤其是起點和末筆,有開門見山和余韻徐歇之美。
先看起筆點畫。圖一中的“守”字首點形狀碩大,重若崩云,體態較圓,與方正的字形構成強烈對比。“定”字首點行筆方向先為
“ ”,后為“ ”,先重后輕,可見隨意變化之妙。“直”、“軍”二字首點均為豎點。“直”字首點較高,精神顯露;“軍”字...[詳細]
-
怎樣臨摹漢簡 (8)
-
對于字中出現的兩點,我們將其細分為上兩點、下兩點和側兩點。在每一類當中又有不同的細微變化,尤其以第二種情況變化居多。
圖一中,“半”字兩點作“ ”方向行筆,顯得筆勢蕩漾。“平”字兩筆橫畫距離拉大,兩點畫輕盈入筆,一高一低,相映成趣。“火”字將左右兩點拉長,整個字形看起來很扁。此字提醒我們,如果要理解漢簡“因勢生形”的規律,就必須體會字的用筆變化。
圖二中,“景”字下...[詳細]
-
怎樣臨摹漢簡 (9)
-
一字中,有三點或四點尤為精彩。如圖一中,“嘯”字右部其實是四點,左斷右連,進行了巧妙的變化;“必”字處理成對稱型,利用點畫形狀營造出對稱中有不對稱的變化;“康”字借用篆書體勢,下方點畫沒有按照正常形態來處理,而是右殘左整,較為收斂,從而使整個字韻味無窮。
圖二中,“糠”字“米”部上方兩點右高左低,下方兩點左粗右細,形成趣味變化。“氣”字“米”部點畫大小不一,且筆畫朝不同方向運筆,顯得生機勃勃。四點底變化尤多。...[詳細]
|